学生工作

锦绣向未来:浙江理工大学红色非遗科技+暑期社会实践在都锦生故居举行

发布时间: 2024-07-02    被阅览数: 次    来源:

7月1日,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。2024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。浙江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西湖茅家埠都锦生故居开展“锦绣向未来”红色非遗科技+研学体验活动。

都锦生先生是浙江理工大学杰出校友。都锦生故居是浙江理工大学实践教育基地。实践团成员和研学小朋友一起,切身感受都锦生先生一腔热血矢志传承创新织锦技艺的爱国情怀,体验一百多年前“东方艺术之花”技术与艺术融合的科技风、时尚美。7月1日,“西子湖畔忆峥嵘——都锦生故居红色印记联合展”在都锦生故居开展。大家一起参观考察聆听金萧支队、沈佩兰的革命事迹、爱国故事。


在“锦绣向未来”红色非遗科技+科普小课、“青声祝语·茧送祝福”茧画手作环节,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体验丝绸文化、织锦技艺的千年传承与时代创新,具身感知蚕茧的大小和重量,动手制作五彩茧画。大家深有感触,有了先贤先烈们的热血拼搏、牺牲奉献,才有我们的和平年代、幸福生活。今日中国如您所愿。我们将珍惜当下,奋勇前行。大家喜庆七一、茧送祝福,为党和祖国献上真挚祝愿。小朋友感叹,“都锦生织锦真厉害,在那个年代就把杭州织锦做到全世界”。“原来蚕宝宝变的茧这么轻,白白的肚子,还能画出美丽的图案”。

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俞军芳表示,此次活动校地合作、资源共享、多方协同,拓展了都锦生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同育人方式,充分发挥了场馆的综合育人作用。

红色非遗科技+,以锦绣向未来为主题,以“丝”为线,将红色的人、非遗的物、科技的事生动形象串联,贴近小朋友和大学生实际,大手牵小手共创共悟,是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有机融合的有益尝试。未来,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基地综合效应,共同探索实践培根铸魂新载体、新机制。